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网络影视作品发展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网络影视作品发展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部电影问世 。190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电影院,之后电影成为了中国的一项重要文化娱乐活动。 1913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正式启动。
黑白影片时期 。此后,中国电影逐渐发展起来,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导演和演员,例如武侠片导演张艺谋、演员周涌和白虹等。
有声电影时期 。中国影视行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中国影视走向国际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的剧情影片,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渔光曲》由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并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开启中国影视走向国际影坛的新纪元。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
新中国成立(1949年-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开始了从商业电影向国家政治电影的转型。 电影作为党的事业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重责。
1993年到2002年是中国电影相对萧条的时期,电影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0部左右,电影单位纷纷关张,电影队伍迅速流失。
2002年全国城市院线仅2000块银幕,农村放映队不足10000个。这段时期电影被电视等新兴娱乐方式分流了观众,同时也受到美国电影的巨大冲击,很多国家电影业都处于低谷。
2003年以后的十几年是中国电影快速回升、高速发展的阶段,电影票房从10亿到2017年560亿,预计今年超过600亿,15年来平均增速超过30%。电影故事片从100部到2017年798部,预计今年将超过850部。
第五代是对中国1980年代崛起的一个导演群体的总称,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中国电影的新面貌,并在国际上获得声誉。第五代导演的成员包括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张军钊、吴子牛等。
中国电影导演按辈分划分“代”的起源有几种说法。郑洞天回忆,在1984年10月召开的一个国产新片研讨会上,《黄土地》第一次亮相,有人撰文指出“师承关系”成为分代的开端。黄建新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代际”解说,他提出七十年代末国外出现一本经济学著作《第五代》,国外有人发现这个词用于描绘中国电影界也很确切,于是代际划分逐渐流传开来。 按照较为公认的说法,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中国电影早期开拓人是第一代导演,第二代则包括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张骏祥、桑弧、汤晓丹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导演,第三代是1949年后开始活跃的水华、谢晋、成荫、谢铁骊、崔嵬、[[凌子风]]等导演,第四代主要是196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包括谢飞、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滕文骥、郑洞天、[[丁荫楠]]等。而第五代之后,还有更新的第六代,这包括贾樟柯、张元、王小帅、路学长等90年代崭露头角的导演。
但对于代际划分的必要性存在争议却是没有疑问的,许多导演并不承认自己属于某一代,也有许多导演根本无法安插到某一代中,还有观点认为这种划分简单、粗暴,对中国电影史的梳理,对重要电影人关系的厘清并无裨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网络影视作品发展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网络影视作品发展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