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影视批评影视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影视批评影视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学术思想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几次的批判运动的发展过程,都让人感到是一场场事先定调、英明部署、精心组织的“战役”,发动者分明是采用政治斗争或指挥军事作战的方法来处理文学艺术问题。
由于运动的终极目的不在于文学或艺术,本应是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的学术讨论和文艺批评也就变成了手段很极端、很粗暴批判。
电影《武训传》批判,1951 年中国文化教育界开展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运动。该片以清末山东武训行乞兴学的故事为题材,由孙瑜编导,昆仑公司摄制,1951年 2 月在上海、南京、北京公映。5 月 20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
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满清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到了何等程度!”从此,批判《武训传》和“武训精神”的运动开始。6 月 4 日,教育部发出指示,要求把这一运动普及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批判运动中,《武训传》的编导等人,一些推荐该片、赞扬“武训精神”的人,先后发表检讨文章。此后,批判运动扩展到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批判。一些与陶行知共过事的人,也就对陶行知及“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作公开的自我批评。1985 年 9 月 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基金会成立大会上讲话,认为当时这种批判是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的。
1950年到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这是建国后第一次重大的文艺思想争论和文艺批判运动; 1954年到1955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思想的批判,这是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凯风,无授权禁转
古往今来,王侯权贵都爱选用一些长得像自己的替身,其用途不外乎三点,第一种是能够做到“李代桃僵”的境界,就像武田信玄的替身那样,这类替身是最高境界,要求不但长得像,而且言谈举止,都能让人不疑,需要很高的综合素质,这种简直可算“分身”的替身实属上等。
【今天使用替身最多的不再是王侯将相,权力人物,而是演员了】
第二种,长得像,气质行止也看不成破绽,但一交谈就露马脚,所以可以做个沉默的化身,代替主人出现在一些危险场合,或者故意制造一种假象,遮掩主人真实行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影视批评影视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影视批评影视作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