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影视作品清朝射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影视作品清朝射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谶言这种东西,有时不能信,有时又不能不信。清朝初期著名的火器发明家戴梓,在十二岁时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有能匡社稷,无计退饥寒”。这句诗虽表达了戴梓的报国之志,却被其父斥为不祥的“谶诗”。纵观戴梓的一生,也确让此诗预兆了不少。
戴梓出生于1649年,字文开,号耕烟老人,淅江仁和(今杭州)人,父亲曾任晚明监军道,以作战勇敢著称,母亲周淑人,以教子严格而著称。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戴梓“性孝友,好施与”。他很孝重父母,其父病逝时,他正在跟随清康亲王杰书入闽平叛,得此噩耗,立即请假回家奔丧,因悲哀过度,竟哭瞎了左眼。在其年少时,一次他奉父命持金去街上兑换钱币,正逢一卖女老者哭诉其苦,戴梓深深受打动,就将金子全部送给了这位老人。戴梓在新婚那年,曾对新婚妻子说:“我将以若奁拯冻人”。妻子也十分通情达理,全力支持丈夫的正义举动,将全部心爱的金银手饰交给了丈夫,一个下午就全部施给了贫民。这件事感化了当地有钱人,“富商闻之,争相效活数千人”。戴梓还很有智谋胆略。清初发生了“三藩之乱”,青年的戴梓跟随清康亲王杰书平定靖南王耿精忠之乱,清军入闽作战,叛将马九玉率众扼守九龙山,清军前进受阻。是进是止,是战是守,众人莫衷一是,戴梓就向杰书进策说:“守固不可,战亦非计,诚得说九玉而降之,即用以导,上策也。”杰书立即采纳,派戴梓前往招抚,果然达到预期目的,马九玉率众归降。叛军总兵刘进忠以其兵众负隅顽抗,戴梓奉命单骑前往敌营进行招抚,面对敌人“夹道列戟如荠”的威胁,戴梓毫无畏色,既严历又耐心地晓之以利害,终于归劝刘进忠率众归降。叛将韩大任率众数万来归,杰书疑其有诈,仍派戴梓前往打探。见面后,戴梓劈头一句“尔祸至矣!”让韩大任十分吃惊。戴梓就严历地说:“君既投诚,而拥众自卫,能使人无疑乎?十步之间,一夫可缚,虽众何益,祗自取死耳!”接着戴梓透彻的分析,让韩大任不得不佩服,并讨教解决方法。戴梓就说:“释尔甲,却尔众,只身归命,王必怜汝,是可转祸为福”。戴梓诚恳的话,感化了韩大任,使他讲出了“吾固欲持两端,因便取事”的阴暗心理,并心悦诚服地跟随戴梓“并马诣军门”,归降了清军。在整个平叛过程中,戴梓显示了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胆略,帮助康亲王杰书采用剿抚并用的手段,很快平定了叛乱,叛首耿精忠也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投降,福建重归祖国的怀抱。戴梓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琴棋书画,天文历法,兵戎水利,都有独到之处,他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擅长发明制造火器。他曾研制成功多种火器,成为清初著名的火器专家。 据《清朝文献通考·兵十六》记载,戴梓发明“连珠火铳”后,康熙帝龙颜大悦,遂命戴梓研制子母炮,亦称“冲天炮”。戴梓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很快就将母子炮研制成功。康熙帝亲自率诸臣去试炮,炮弹射出后,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康熙帝大喜,将子母炮命名为“威远大将军”,并将戴梓的名字刻在炮身上。另据记载,康熙帝率军二次亲征噶尔丹时,就带上了子母炮,在昭莫多战役中,子母炮大显神威,仅向噶尔丹大营开了三炮,敌军就吓得败逃。戴梓还发明了一种名叫“连珠火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但是戴梓并没有将“连珠火铳”献给军营,而是“藏器于家”。原因据说是被一个梦给吓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戴梓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
常言道:“女无美恶,入朝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戴梓的博学多才,在各方面做出的成就,虽得到了清统治者的赞赏,也受到同行们的羡慕嫉妒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曾向康熙炫耀他们国家发明的“冲天炮”(又称“子母炮”),并夸口说,“冲天炮”只有比利时人能造,结果花费一年的时间都没有造出来,而戴梓只用了8天时间就造成了。“冲天炮”造好后,康熙率众臣亲临现场观看试射,“冲天炮”的火力威猛,弹无虚发,康熙非常高兴,并且大加赞赏,立刻为此炮赐名为“威远大将军”,并下令把制造者的姓名镌刻在炮身上以示纪念。为此康熙任命戴梓为翰林院侍讲,入值南书房。康熙二十五年,荷兰政府遣使来华。在荷兰使节带来的礼品中,有“蟠肠鸟枪”。奉康熙之命,戴梓很快就仿造了10支,并由康熙回赠荷兰来使,令使者大为吃惊。戴梓的才华遭到同事的妒忌,加上为人刚正不阿,敢言人过,在朝中也得罪了不少人,而他在“冲天炮”一事上更是让南怀仁在康熙面前大大的丢了脸面,埋下了祸根。南怀仁嫉恨在心,他逮住了机会,与曾向戴梓敲诈钱财而未得呈的张献忠的养子陈宏勋等人一道,诬陷戴梓,给戴梓扣上“私通东洋”的帽子。号称一代“圣祖”的康熙皇帝,竟不分青红皂白,信以为真,将戴梓削职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阳)。在那里,戴梓艰难地生活了30多年,被迫以卖字画为生,“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终于遇赦,但终因长年受饥寒折磨,身患重病,只能留居铁岭(今辽宁铁岭),雍正四年(1726年)辞世,享年78岁。
戴梓发明的连环火铳,有人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许多人还称其连环火铳为戴梓机关枪。其实连环火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关枪,它在很多细节上与机关枪的构造原理是不同的,应该是机关枪发展的前身。戴梓虽没有发明出机关枪,但他发明的连环火铳,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类似机关枪的人,对整个中国军事武器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中国的机械发明家戴梓,由于受封建时代的限制,没有让其尽情发挥他的创造发明能力,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落后,就是时代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任何时候,任何时代,这些都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这个机关枪打引号打的挺好,确实戴梓造的这个机关枪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而是一种连珠火统,也叫做二十八珠火统。
其实清朝并不是只重骑射,不重火器。清朝相对于明朝,火器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即使是对上最强盛时期的明军,他们的火器也是不遑多让的。只是后来对抗西方国家时由于差距过于悬殊,从而导致了清朝火器几乎被彻底的忽略了。
在康熙年间,由于耿精忠反叛朝廷,清军前往剿灭叛军,而戴梓也就是这个时候初出江湖的。他主动向皇帝献上了他的发明,连珠火统,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效果。这一发明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属于十分先进的。
但是,过慧易折,戴梓也是如此,当朝大臣对于这样一个精通机械的人尤为极度,于是他们便向皇帝缕进谗言,久而久之,皇帝就被他们忽悠了,于是戴梓被关进了牢房,最后因病辞世,而连珠火统也是被雪藏了起来,久而久之竟然失传了。
这个真的是一个误传。
不得不说,清代的发明家戴梓确实是很厉害,他有着很高的动手能力,曾经成功的仿制出很多西洋先进的火器,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很多新的设计。也是因为如此,在网络上他往往被称为“世界机关枪第一发明人”、“领先世界的火器天才”等称号。
在真实的历史上,戴梓最有名的发明并非是火枪,而是赫赫有名的“威远将军炮”,也叫冲天炮、冲天子母炮。按照火炮类型上的归类,这东西属于中型臼炮,优势在于可以抛物线打击目标,还能使用爆破弹和榴霰弹(这就是子母炮弹称呼的由来)。在平定准格尔、平息大小和卓上,威远将军炮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关于这个连珠火铳,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可以说,戴梓改进的28发连珠铳并不是什么机关枪,二者在发射原理上就有着天壤之别。机枪的定义指的是利用弹药燃烧后产生的强大后坐力自动完成上膛、退弹和再装弹的过程,像加特林这样的武器能被归为机枪也是因为它的连发效果非常迅猛,而且不需要手动退弹。
再看戴梓的连珠火铳,在《清史稿》是这样记载的:“形如琵琶,火药弹丸,皆贮于铳脊。以几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一极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凡二十八发,乃重贮。”从这些结构描述来看,连珠火铳看起来非常像一种半自动燧发枪,其子弹方面已经提出了较为先进的火药和弹丸统一装配(不然绝对没办法同是落入枪管)。所谓的铳脊贮弹,应该是类似于弹夹的一类结构,机轮开闭可能就是拉栓。
而且历史上也并非是康熙皇帝不重视这种武器,因为这连珠火铳并没有被戴梓敬献给皇帝,原因据说是因为戴梓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说你要是推行这种武器,你的子孙会遭殃。于是乎戴梓将这种火枪藏在家里不敢外传,最后这东西也就不了了之,没了踪迹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影视作品清朝射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影视作品清朝射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