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影视公司中报预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影视公司中报预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四年前,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万达影视、博纳影业、乐视影业被媒体冠以“民营影视企业五大”的称号,它们在国内电影市场堪称“票房收割机”。而如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影视业半年报:八成影视企业利润下跌超60%!!
其实对于这个回答来看,是要分别对待的 ,也就是说,超跌的优质股,可以抄底,反而是机会,但是如果是超跌的问题股,风险股,那就不行了!
记住,无论是买大白马股也好,绩优股也罢,都不是无条件的去买,涨幅过大了或者进入熊市了,这些优质股照样会下跌。因此,投资者应该顺势而为,低价时买进好股票长抱不放,而不是高价时大肆采购!只有见识而无胆量的人是赚不到大钱的!
就好比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2010年至今,伊利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9%,股价也翻了几十倍(复权后)!
同样的,在前几年禁酒令之后,白酒板块遭到重创,但是如今来看,这几年白酒板块势头凶猛,以贵州茅台为首的龙头更是出现了巨大的涨幅空间。
所以,历史一次又一次的经验告诉了我们,当一个板块或者某些个股遭受到严重错杀,估值严重超跌的时候,往往就是机会,而不是风险。这就是所谓的别人恐惧的时候应该贪婪!
1)市盈率跌至22左右,甚至以下;
2)股价跌至净资产附近,甚至以下;
3)股价跌至历史大熊市的底部区域之中;(可以以05/08/13年的熊市底部数据参考)
4)业绩依然保持持续盈利,甚至有所提升;
影视企业半年报业绩普遍下跌,是否值得抄底,这个问题要从影视行业本身来看。
众所周知的是,影视行业普遍经历了业绩的下滑和股价的长期下跌,其背后不仅仅是影视产品本身,更是影视行业的生态正在重塑有关。
影视行业的生态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艺员的收入太高,且畸形化,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和利益输送,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成本。多数一二线艺员的片酬达到1-3千万的水平。导致制作成本中的绝大多数被艺员拿走,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剧本,制作,和道具等主要开支。
第二,票房造假成风。
票房造假,是影视行业的一个长期毒瘤。所谓的票房高潮都是午夜剧场,这个奇葩现象长期存在,造假,刷票房,以及各种包底承诺,正在侵蚀影视行业的基本道德底线。
第三,商誉减值影响。
各大影视上市公司在前五六年的时间里,资本运作是一个浪潮和风潮。几乎没有影视行业不做外延收购的。而收购中,艺员的公司超高溢价收购,以及类似张艺谋,冯小刚等大牌导演的公司也被大量的高溢价收购且做出巨额的业绩承诺,而如今,不论艺员还是导演等群体的业绩承诺期基本已经结束,业绩和减值计提双重考验商誉减值风险。
第四,国内的观影受众的增量开始阶段见顶。
在12-16年期间,观影人数的持续飙升,以及影院屏幕数量的持续上升,催生了影视行业的票房热,而如今,新的增量基本逐步下降,增速下降。
感谢您的邀请!
影视行业的寒冬源自于对影视行业的整顿,其实这个时候我暂不人为已经是抄底的好时机。影视行业有属于传媒娱乐,整体来讲是社会舆论导向和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媒介传播特质,但是在此前的长期发展中已经严重偏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明星艺人为金钱卖身,玷污艺术之名,做出道德甚至法律所不能容忍的行为。这在社会上种下毒瘤,社会风气日下,崇尚拜金,科技落寞,正能量消失,到了必须整顿的时候。
我认为这是一场文化运动,新时代的新文化运动,让原有的诚信、爱国、勤俭、尚武、重教等传统文化重新洗礼国民之心。这是一段时期的长期事件,并非一朝一夕,民族需要高尚的灵魂,才可保持始终前进的思想和脚步。
这从范冰冰事件和华谊兄弟的问题就可见端倪,现在传媒娱乐的没落还有一段新的路要走。继续等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影视公司中报预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影视公司中报预告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